ChatGPT NVDA SMCI GPU AI 美


三年提列完折舊

更糟糕的是如果要維持競爭力

還得繼續買新的GPU

沒完沒了

哪來那麼多錢

客戶也不會買單

 

ORCL META本來是輕資產的公司

投入AI 競賽之後變成資本密集

在股價評等上會被大打折扣

根據最新提交的13F文件,矽谷傳奇創投家、億萬富豪提爾(Peter Thiel)旗下的Thiel Macro基金在截至9月底第3季,已將537,000股的輝達股票全數出清,依上季平均股價計算,價值約1億美元,引發市場對科技股估值泡沫的關注。經過這波操作,他的股票多頭部位自第2季的2.12億美元,銳減至7,440萬美元,縮水接近60%。

 

提爾也同步清空所持有的20.9萬股Vistra能源公司,並大幅減碼特斯拉,從27.2萬股降至6.5萬股。不過,他也增持蘋果與微軟,分別買進79,181股與49,000股,調整之後,Thiel Macro目前僅持有特斯拉、微軟和蘋果三檔股票,占投資組合比重分別為39%、34%、27%。(經濟日報)

大模型泡沫破裂

即不用那麼大的算力

不用買那麼多的GPU

整個AI 股仍然會受影響

 

人工智慧平台Hugging Face聯合創辦人兼執行長德藍傑(Clem Delangue)近日表示,當前市場陷入的並非是「AI泡沫」,而是「大模型泡沫」,且這一泡沫可能在明年破裂,然而,他強調,即便如此,整體AI產業仍將持續蓬勃發展,不會因單一領域的高估而遭受重大威脅。

德藍傑指出,近年來市場過度聚焦於「以龐大算力打造單一模型解決所有問題」的思維,資金與注意力幾乎全數投入其中,他認為這種集中投注的模式存在風險,並預期這種泡沫最快可能在一年內破裂。

他提醒,大模型只是AI的一個子集,AI 在生物、化學、影像、音訊與影片等領域的應用才剛剛起步,未來將湧現更多標準化、專業化的小型模型,能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解決特定問題。

為什麼算力很快的[電腦],就能有人類感知能力的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 (AI) 晶片龍頭輝達 (Nvidia)(NVDA-US) 周三 (19 日) 盤後公布 2026 會計年度第三季財報,獲利與營收均優於華爾街預期,並釋出強於預期的第四季銷售展望,激勵股價在盤後上漲超過 5%。

空頭針對NVDA本季財報提出質疑,聚焦其應收帳款飆至333.9億美元,且出現大型客戶高度集中(單一客戶最高佔收入22%)。著名放空者Mike Burry在NVDA財報後依舊警告,領先的 AI 公司和超大規模資料中心業者,實際上透過會計手段誇大收益,AI 的真實終端需求少得可笑,幾乎所有客戶都由他們的經銷商提供資金,描繪了一個自我強化的循環,而非反映實際市場需求的增長。(鉅亨網)

代工廠都是這樣計帳

客戶的GPU等零件由代工廠買入

組裝成機櫃之後再賣回給客戶

所以代工廠營收很大

但毛利率很低,毛三到四

 

自古以來組裝廠主機板、手機、筆電...都是這樣玩

NVDA非代工廠,應收帳款飆高是利空?

應收帳款飆高不一定是利空

而是生意越做越大

不給客戶賒帳將拿不到訂單

 

10幾年前鴻海、華碩

應收帳款飆升

股價仍然大漲

因為生意越做越大

 

http://mikeon88.blogspot.com/2018/08/921.html?m=1

看應收帳款、周轉率都不準

只要低盈再率、高配息財報就沒問題

NVDA的帳沒問題

輝達今年稍早承諾曾向OpenAI投資1,000億美元、引起市場高度關注。不過從輝達最新發布財報透露,這項合作案並非已成為定案。

 

根據CNBC報導,輝達19日在呈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10-Q公告中指出,「針對OpenAI等潛在投資項目,我們不能保證最終將會達成協議,也無法保證任何投資項目將按照預期條件完成。」公告還提到,與OpenAI的協議目前只是意向書,「我們對於這些或其他策略聯盟的最終投入時機或投資金額,也尚未確定。」

謝謝Mike解答。

看來是空頭在挑剔NVDA財報,

NVDA的風險還是來自估值過高。

AI 的問題是資本支出龐大

卻難以回收

一旦Open AI等公司減緩擴充

整個骨牌坍塌效應就會出現

NVDA、台積電都受影響

這個時間點很快來到

大概明年第二季

 

大語言模型玩文字接龍

在翻譯、查詢、圖文生成、

Vibe Coding用人類語言寫程式

等少數方面具成效

可是離人類智慧AGI 推理、

歸納、融會貫通、觸類旁通、

靈感、創新還很遠

它的滲透率會比較慢

不是每個人和產業都需要

可是耗費的資源電力卻太大

不堪負荷

不知Burry這些放空者能不能撐到獲利?

Business Insider報導,黃仁勳20日在全員大會上表示,市場對輝達上季的驚人表現,並不領情。黃仁勳指出:「如果我們的業績不佳,那就成了AI泡沫化的證據,如果我們業績亮眼,我們就是在助長AI泡沫。」他說,市場對輝達的預期直上雲霄,輝達怎麼做都不對。他也認同網路上的說法,即輝達足以牽動整體經濟。(經濟日報)

電子業都是這樣玩

零件採購被客戶掌握得牢牢的

組裝廠只能賺到蠅頭小利

 

市場傳出,輝達針對下一代Vera Rubin架構AI伺服器,正醞釀調整ODM分工模式,由鴻海、廣達、緯創等特定業者負責伺服器硬體組裝和初步測試直到所謂的「L10」階段,其他業者再向輝達採購L10成品,完成整機櫃出貨。這代表,輝達加強採購權,而AI伺服器的商機也恐更加集中在少數業者。

在法說中被問及此事,英業達總經理蔡枝安坦言,確實有相關傳聞,但尚未收到輝達的正式通知。廣達發言人楊俊烈則在法說中表示「ODM的價值含量,從來就不是只有純粹那個板子造成的。」其他因素包括系統設計、成本節省能力等,「可以提供服務的廠商會愈來愈少。」

楊俊烈舉例,「電力供給」就是一大關鍵因素,這也是為何過去數季以來,廣達海外廠區的增資積極進行電力儲備。而這也呼應了微軟、亞馬遜先前的說法:「電力」是限制雲端服務量能擴充的最大瓶頸。

針對輝達擬加嚴分工管制的傳聞,集邦科技研究經理龔明德分析,對比過往強調晶片出貨,輝達的重心將朝「整櫃」出貨發展,2026年整櫃出貨料將成主流。以此觀察,鴻海、廣達、緯創三業者被認為優勢較大,是因與輝達合作基礎長久、出貨量也較大,且整櫃組裝除了流程較複雜,也相當「吃電」,在在考驗業者資源調度的能力。



發表意見


Name


廣告
如果您常在Klook 訂飯店、找行程等,請透過下方連結前往Klook選購,本站可能獲得部份分潤 (不會影響您的購物價格),感謝支持!
K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