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CL 甲骨文 資料庫 美


最早買的一支美國科技股,已經抱11年了
繼續抱,希望漲超過貴價ORCL 甲骨文 資料庫 美 AvYkB2a

2013買在32.1美元,共賺2.43倍,10.5年複利12%
抱的過程壞消息不斷,
雲端業務比不上亞馬遜,
財報不如預期
......
迄今不意竟漲了2.43倍ORCL 甲骨文 資料庫 美 Lapx3Tb

搭上AI熱潮 甲骨文創辦人身價超越比爾蓋茲、躍居全球第四大富豪

艾里森大部分財富來自甲骨文持股,以及他的特斯拉 (TSLA-US) 價值 110 億美元的持股。他從 2003 年開始賣掉超過 120 億美元的甲骨文股票,並以豪奢的生活方式聞名,擁有私人飛機、美洲盃帆船隊和夏威夷拉奈島 (Lanai) 等地的不動產。
財報〉甲骨文Q1營收、 Q2財測均遜色 盤後挫逾9%

細部營收 vs. 華爾街預期

雲端服務和授權支援:年增 13% 至 95.5 億美元 vs. 94.4 億美元 (StreetAccount 查訪共識)
雲端授權和本地部署:年降 10% 至 8.09 億美元 vs. 8.927 億美元 (StreetAccount 查訪共識)
硬體營收:年減 6% 至 7.14 億美元  vs. 7.396 億美元 (StreetAccount 查訪共識)
雲端基礎設施:年增 66% 至 15 億美元 (較前季 76% 年增率下降)

11年前我買了ORCL之後美國分析師很少人看好,
說它的雲端業務不如AMZN

今年隨著AI 風潮漲上來分析師開始看多,
而我賣在124.2元因為股價貴了,共賺了3.1倍

多數人都越漲越看好
只有盈再表最客觀ORCL 甲骨文 資料庫 美 JnIaAD1

甲骨文周二大挫 12.44%,收每股 100.81 美元。

分析師指出,甲骨文的雲端營收增長 25%,較前季 29% 的增長率下降,且對其未來加速的策略仍存有疑慮。甲骨文正在建造 100 個新資料中心,因需求超過了甲骨文雲端基礎架構 (OCI) 業務的容量。

瑞銀分析師 Karl Keirstead 報告寫道:「甲骨文連續第二季 Cloud/OCI 的成長未達到預期,且再次歸責於基礎設施容量的建設速度,這令人失望且難以探究真相。」他將甲骨文的目標價從 135 美元下調至 125 美元,但仍維持「買進」評級。
財報〉甲骨文Q4業績不達預期 但與谷歌、OpenAI聯手 盤後飆漲10%以上
鉅亨網編譯許家華 2024-06-12 08:37

軟體供應商甲骨文 (ORCL-US) 周二 (11 日) 盤後公布第四季業績,儘管未達到華爾街預期,但該公司宣布與 Google 和 OpenAI 達成雲端交易後,仍激勵盤後股價一度飆漲 11% 以上。
近時確認,甲骨文周二小幅收低 0.5%,盤後大漲 9.46%,報每股 135.60 美元。

FY 2025 Q1 財測關鍵數據 vs. 華爾街預期 (LSEG 調查的分析師共識)

營收:年增 5% 至 7% vs. 133.9 億美元,即年增 7.6%
EPS:調整後 1.31 美元至 1.35 美元 vs.1.33.9 美元
F2024 Q4 (5/31 止) 財報關鍵數據 vs. 分析師預期 (LSEG 調查的分析師共識)

EPS:調整後 1.63 美元 vs. 1.65 美元
營收:年增 3% 至 142.9 億美元 vs. 145.5 億美元
純益:31.4 億美元或每股 1.11 美元 (去年同期純益 33.2 億美元或每股 1.19 美元)
細部營收 vs. 華爾街預期

雲端服務和授權支援:年增 9% 至 102.3 億美元 vs. 102.9 億美元 (StreetAccount 查訪共識)
雲端授權和本地部署:年降 15% 至 18.4 億美元 vs. 20.9 億美元 (StreetAccount 查訪共識)
雲端基礎設施:年增 42% 至 20 億美元 (較前季 49% 年增率下降)
甲骨文的雲端基礎設施業務雖然仍小於同業勁敵亞馬遜 (AMZN-US) 的 AWS 和微軟 (MSFT-US) 的 Azure,但成長速度更快。
甲骨文周二聲明,將把其資料庫引入谷歌雲端並於 11 月推出。各組織將可在谷歌和甲骨文雲端資料中心區佈署工作負載,而無需支付資料傳輸費用。
去年 9 月,微軟表示客戶將能夠在 Azure 雲端使用甲骨文的資料庫。
甲骨文負責雲端基礎設施的執行副總裁 Clay Magouyrk 周二表示:「採用率實際上非常非常高。」
此想法是為了進一步擴大甲骨文旗艦資料庫軟體的可用性。甲骨文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技術主管 Larry Ellison 周二也表示有意與亞馬遜 AWS 進行同樣的合作。
谷歌雲端執行長 Thomas Kurian 提道,許多依賴甲骨文資料庫的電商公司盼採用人工智慧 (AI) 以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和對話式商務。 「過去對他們來說這樣做非常複雜。現在則是小菜一碟。」
甲骨文另外聲明,稱其正與微軟和 OpenAI 合作,以補充提供運算能力。
微軟發言人表示:「微軟仍是 OpenAI 的獨家雲端供應商,並和他們一起與甲骨文達成了這項協議,以擴展 Azure AI 能力。」
但 Ellison 表示,現在 OpenAI 也將利用甲骨文雲端基礎架構,包括輝達 (NVDA-US) GPU 來訓練 AI 模型。
甲骨文執行長 Safra Catz 表示:「鑑於我們的累積的訂單和渠道數量巨大,我們正盡快建立雲容量。」
Ellison 稱,甲骨文正在打造一些全球最大資料中心,有些接近一千兆瓦,相當於一個相當大的城市或一個巨大的人工智慧雲端訓練資料中心。
Catz 表示,甲骨文在本季放棄了廣告業務,該業務在本財年的收入已下降至 3 億美元左右。
不含盤後走勢,甲骨文股價今年迄今已上漲 18%,而標普 500 指數同期上漲約 13%。
ChatGPT翻譯:
甲骨文公司給予樂觀的增長預測,促使股票進一步飆升

在週一的財報公佈後,甲骨文的股價大幅上漲,並有望再次大幅上升,因為該公司以其 2029 財年的展望大大超出預期。
甲骨文正在看到來自其雲業務的貢獻不斷增加。

甲骨文公司在週四下午的分析師會議上發佈了樂觀的長期增長展望,這受到對其雲端需求持續強勁預期的支撐。

許多分析師預計,在該公司本週早些時候的財報超出預期後,週四的分析師會議將帶來令人鼓舞的長期預測,這使得股票當時飆升。然而,在週四的延長交易中,甲骨文的股票再次大幅上漲,漲幅達 6.6%。
ORCL 甲骨文 資料庫 美 GhJh1yv
ORCL盤後大跌7%
AI股逐漸從本夢比走出來面對現實

ChatGPT翻譯:
彭博商業報導:
甲骨文(Oracle)公布的季度營收符合預期,但令投資者失望。今年以來,由於對甲骨文雲端業務迅速增長的熱情,該公司股價已上漲了81%。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 (CBS News) 週二 (21 日) 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將宣布由私營部門投資建設人工智慧 (AI) 基礎設施的計畫,而 OpenAI、日本軟銀集團、甲骨文將成立名為「Stargate」(星際之門) 的合資公司。
受此消息激勵,甲骨文 (ORCL-US) 週二盤中聞訊漲幅擴大至 5.05%,日高觸及 173.37 美元,收盤報每股 172.57 美元,漲幅達 7.20%。

艾里森成為世界第二大首富,

實在出乎意料
早年我買進時一直不為分析師看好
說它在雲端的發展落後於亞馬遜、微軟
每次財報公布都不如預期而股價大跌
之後又慢慢漲上來

當年我買的理由是資料庫客戶的黏著性很強
我在股價便宜時買進貴了之後賣掉總共賺了3.1倍
按外資分析師的看法當年股價低時他們不會買進

這段回顧的用意在比較分析師和巴菲特班方法的不同
分析師都在看未來
巴菲特班則是檢定公司會不會變
哪一種才能賺到大錢?

Gemini:

Oracle 盤後股價大漲27%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 強勁的雲端業務成長預期: Oracle 預計其雲端基礎設施(OCI)的銷售額在本財年將 躍升 77% 至 180 億美元,遠高於先前預測的 70%。這反映出市場對其雲端服務,特別是與 AI 相關的需求 持續強勁。
 * 大量新增的大型客戶合約: 公司宣佈在上一季度簽署了 四份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合約,來自三家不同的客戶。這顯示了其企業級雲端服務的強勁吸引力。
 * 不斷擴大的未實現履約義務(RPO): 公司的未實現履約義務(這是衡量已簽約但尚未確認收入的指標)大幅增加,達到 4550 億美元,同比 暴增 359%。這預示著未來穩定的收入來源。

ChatGPT: 

以下是媒體報導裡面我們目前知道/被解釋的重點:

• Oracle 與 OpenAI 有一項協議:OpenAI 將在未來五年向 Oracle 購買雲端計算基礎設施(cloud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 computing power),總額為 約 3000 億美元($300B USD)。

• 這是 Stargate 計劃的一部分:Stargate 是 OpenAI 與 Oracle + SoftBank + MGX 等夥伴應用在 AI 資料中心建設與運算基礎設施的巨大計畫。

• 合約預計在 2027 年開始執行

• 合約包括建置約 4.5 GW 的計算容量(大致上這麼大的電力需求)來支持 OpenAI 的基礎設施。

 

為什麼有人覺得這「不可能/過誇張」

 

確實,從 OpenAI 現有的財務狀況來看,要直接「付」這樣龐大的對價非常有挑戰性。以下是幾個主要的疑點:

1. 營收 vs. 成本差距大

• 媒體報導 OpenAI 在 2025 年預計營收大約是 $12–13B 美元。

• 而這樣的合約意義上是要未來五年內每年支付(或承諾)非常巨額的支出 / 資本投入。若要平均分配 $300B → 每年大約 $60B/年(若分五年平均)。這大致是 OpenAI 現在年度營收的好幾倍。這讓資金來源、現金流壓力非常大。

2. 利潤尚未正向 + 燒錢(burn rate)高

• 報導顯示 OpenAI 現階段還未獲利,而現金流消耗(burn)在今年或未來數年會很大。

• 若要承擔這樣的合約支出,若單靠營收是不夠的,可能要靠大規模融資、政府補助、合作夥伴投入資本或是分期付款等方式。

3. 合約的結構可能非“現金馬上付清”

• 媒體報導中有提醒,這類大型的雲端/基礎設施合約往往是分階段、分地區/按需啟用的,並不一定是一開始就全面啟動。也可能有某些最低承諾量(minimum usage)、分期付款、或“make-good clauses”/不可用時的補償條款等。

• 而合約開始時間是 2027 年,也給了 OpenAI 一段時間來做規劃、募資與基礎建設部署。

4. 外部資金與投資者參與可能性

• 要實現這樣的支出承諾,很可能 OpenAI 不會單靠營收來做,而是要靠外部投資者、資本市場、或與其他企業/政府合作來提供資金支持。

• 這部分在 Stargate 計劃中已有預期(合資企業、有 SoftBank 等夥伴參與)。

 

我的判斷

 

基於上述資料,我認為這筆「$3000 億訂單」 可能是真的在報導中出現,但不見得代表 OpenAI 真正會「每年」或以現金形式全額付出這麼大金額。更可能是:

• 是一個 最大潛在規模/承諾上限(ceiling) 或者是以一定地區或一定容量啟動條件下才完全生效的合約。

• 部分成本可能由 Oracle 或合夥公司負擔/分攤。

• 或是這筆合約包括整體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土地/電力/建築等),而不僅是純計算資源費用。這些成本有些是資本支出(CAPEX)支出,有些是運營支出。資本支出可以透過貸款、資本市場、融資工具來支撐,不必完全靠營收週轉。

ChatGPT分析涉己事務還算客觀 

AI 巨頭一個比一個會吹牛皮



發表意見


Name


廣告
K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