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統一 1232 大統益 2912 統一超 食 台


統一超獲利創近2年半單季高 將迎旺季Q2續衝高可期

統一超第一季合併營收為 754.74 億元,年增 11.54%,創同期新高,主要是因台灣 7-ELEVEN 和轉投資事業菲律賓 7-ELEVEN、悠旅生活 (台灣星巴克)、統一生活 (康是美) 等均表現亮眼,第一季稅後純益 28.21 億元,年增 29.96%,每股純益 2.71 元,反映深耕 OPEN POINT 會員生態圈,並開發創新數位服,帶動鮮食、咖啡、預購與 i 預購、飲品等核心類別業績穩健成長。

1216 統一 1232 大統益 2912 統一超 食 台 KOwPbhJ1216 統一 1232 大統益 2912 統一超 食 台 QLrvoDl

同學要注意看,這是公司狀況不好時口吻
統一中控的業績應該是糟糕
公司都是把壞事當好事報,什麼「韌性將更強」???


羅智先:統一中控以健康及穩健原則擴大營運規模 韌性將更強
鉅亨網記者張欽發 台北  2024-06-27 18:37

統一企業 (1216-TW) 今 (27) 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羅智先在答覆股東時指出,統一在中國大陸的營運也將保持健康及穩健的原則,也要維持一定的經營規模,現在外部環境有很多挑戰,會讓企業系統性成本不斷增加,因此規模越大,承受市場變化的韌性會越好。
對於市場景氣的變化,先前羅智先曾表示 「看不懂」,今天羅智先也是以「看不懂」答覆對現階段景氣的看法,羅智先說,不僅他對景氣的變化看不懂,而是與很多產業界人士討論時,他們也提出了相同的觀感。

羅智先曾表示,統一中控人民幣 500 億元營收是「生存線」,今天在股東會中引發小股東對未來統一中控的未來成長提出關切,而股東會後,羅智先則進一步指出,目前外部環境有很多挑戰,會讓企業系統性成本不斷增加,因此規模越大,承受的外在環境變化與風險韌性會更好,現階段統一中控在健康的軌道上,獲利會持續進步,同時,統一在台灣的經營規模已經超過那一條線,有機會更大當然更好。
羅智先強調,中國市場屬於在大陸市場大陸型經濟市場,同時,統一在中國大陸市場也不是以一省或以一個區域爲限,也因此採取「穩健」與「健康」兩項原則,對組織紀律更為重要,外在環境雖然非常緊張、競爭激烈,但統一中控的表現仍是相對符合兩原則。
統一中控 2023 年營收創歷史新高,營收達人民幣 285.91 億元,較 2022 年成長 1.2%。羅智先說,對統一中控而言,人民幣 500 億元營收不是口號,在大陸型經濟市場中經營,沒有一定規模,在市場上就很難運轉,但在中國大陸市場來說,統一仍很渺小,因此只要抱持這種節奏 很多目標都能按照計畫執行,因此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人民幣 500 億元的營收水準,支撐體系有效運作。
羅智先指出,外界可能覺得統一天天在談穩健及健康原則,似乎不夠進取、不夠積極,但實際上已經是相當辛苦,「求穩」相對來說走的慢一點,但是不會摔跤,到某個時候可能會有一些紅利可以接收,而大的組織強調的是不要犯戰略上的錯誤,否則再爬起來,會發現與同業的距離已經被拉開。
1216 統一 1232 大統益 2912 統一超 食 台 GjFHtkb

以前一直以為統一超不太會跌

不意現在跌下來了

希望可以跌到便宜價

Gemini 3 pro

 根據截至 2025 年 11 月的最新財報與市場資訊,統一企業(1216-TW)今年(2025年)雖然營收創下歷史新高,但獲利卻出現衰退,股價也因此承壓。

這主要是「賺了面子(營收),賠了裡子(獲利)」的現象。導致獲利衰退與股價下跌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四大核心關鍵:

 

1. 原物料成本飆漲(特別是咖啡豆)

這是今年影響獲利最直接的因素。

- 咖啡豆成本:國際咖啡豆期貨價格在 2024-2025 年間飆漲,大幅墊高了統一集團(含超商 CITY CAFE、星巴克等)的成本。

- 無法完全轉嫁:雖然原物料上漲,但為了維持市佔率與來客數,終端產品很難完全反映成本漲幅,導致毛利率受到侵蝕。

 

2. 電商事業的「陣痛期」(Yahoo 台灣與博客來)

統一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電商版圖的整合,目前處於「燒錢整頓」階段,尚未進入獲利收割期。

- Yahoo 台灣併購:統一收購 Yahoo 台灣電商業務後,初期面臨組織調整與整合成本,這被財報歸類為「電商事業處於整頓狀態」,短期內對獲利造成拖累。

- 博客來調整:旗下博客來(Books.com.tw)近年面臨 momo 等對手強烈競爭,獲利能力不如以往,目前仍處於營運體質調整期。

 

3. 轉投資事業表現兩極(生技與證券拖油瓶)

雖然統一中控(中國業務)表現不錯,但其他轉投資卻出現大幅衰退:

- 台灣神隆 (1789):因營收下滑與產能利用率降低,前三季獲利大幅衰退約 60%。

- 統一證券 (2855):受到資本市場波動影響,投資收益不如去年同期,導致認列的權益法投資收益減少。

 

4. 去年「基期過高」的錯覺(超商的一次性收益)

這是一個會計帳面上的因素,容易讓投資人誤以為本業衰退。

- 統一超商 (2912):雖然統一超商今年本業營收創新高,但去年(2024)同期因為有出售「山東銀座」的一次性處分利益,墊高了去年的比較基期。

- 結果:今年少了這筆一次性業外收入,導致統一超商(以及母公司統一)在帳面上的稅後淨利出現年減,引發市場失望性賣壓。

---

總結與投資觀點

股價下跌的心理因素:除了上述實質原因,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在法說會上曾示警**「下半年會比上半年更辛苦」**,提到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與匯率風險。這番誠實但保守的言論,讓原本期待消費復甦的市場資金選擇暫時觀望。

 

您應該擔心嗎?

 

- 如果是短期操作:目前確實處於「成本高、轉型中」的陣痛期,股價可能缺乏強勁動能。

- 如果是長期存股:統一的本業營收(Top Line)仍在成長,且統一中控(中國泡麵飲料)與統一實業(鐵罐包材)獲利其實是成長的。目前的衰退更多來自於週期性因素(原物料)與策略性支出(電商整合),並非核心競爭力受損。一旦咖啡豆價格回穩或電商整合完成,獲利動能有望恢復。



🔹偉大,不靠金錢與權力衡量;善良,才是最珍貴的無價之物。


發表意見


Name


廣告
如果您常在Klook 訂飯店、找行程等,請透過下方連結前往Klook選購,本站可能獲得部份分潤 (不會影響您的購物價格),感謝支持!
K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