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歐股與GDP


eva 寫到:% growth over previous quarter, annualised rate

QoQ,非YoY
關於GDP,我只看台灣GDP,
用它去推估美國的
因為我們的主要出口市場是美國。
以前葛林斯班也搜集台灣電子股每月公告的營收
來當作研判美國景氣的先行指標。

台灣GDP只看主計處的預估,它最權威
當然它常估不準,
還用YoY來輔助研判。

另外聽會看衰自己業績的公司,
如這次大立光就誠實指出手機業者景氣都看得很差,
果然4Q22台灣GDP急轉直下。

That's it !
其它機構的預估,永遠只看多的公司、投信和分析師
不必在意
Fed最新決策:持續升息措辭不變、今年不適合降息、軟著陸希望仍存

聯準會 (Fed) 周三 (1 日) 一如預期將升息幅度減至 1 碼 (25 個基點),使聯邦資金利率達到 4.5%-4.75% 目標區間,並重申「持續升息」措辭不變。主席鮑爾 (Jerome Powell) 會後坦承通膨確實有稍微減緩,但仍處在高點,這場對抗通膨的戰役還沒拿下勝利。
mikeon88發表於 2022-12-22 09:20

現在或明年去買債券是不合適的,
Fed已經告訴大家答案了,
明年底可望停止升息,
高利率將持續一段時間,不會立即降息。
亦即明年債券價格將觸底,
但會在谷底徘徊一陣子,不致大幅上漲。

應該買美國金融股才對,
不然將錯失強勢股,徒呼負負。
感謝dicnas桑提供寶貴總經數字
Inflation: Consumer prices rise 6% over last year in February, slowest since Sept. 2021

通貨膨脹:消費者物價於2022年2月比去年同期上升6%,是自2021年9月以來最慢的增長速度。
Fed暗示今年只會再升息一次

最新點陣圖顯示,官員們預測利率將在今年達到 5.1% 的高峰,與去年 12 月的預期相同,暗示今年底前很可能只會再升息一次,緊縮循環可望逼近尾聲。

面對矽谷銀行 (SVB) 和 Signature Bank 突然倒閉的消息,Fed 在最新聲明中刪除了「持續升息」(ongoing increases)的字眼。自 2022 年 3 月 16 日啟動升息周期以來,每份政策聲明都有出現這樣的措辭。
白宮、共和黨傳快談妥協議 擬把舉債上限提高兩年

美國每隔幾年玩一次債務上限,
每次都在期限前提高

金融股最後利空將過
下一場危機在阿根廷,快破產了

美日歐股與GDP - 頁 2 TUzKU9J
Biden, House Republican Leaders Strike Deal ‘in Principle’ to Raise U.S. Debt Ceiling
House vote expected next week on agreement to raise borrowing limit for two years

拜登和眾議院共和黨領袖原則上達成協議,提高美國國債上限
預計下週將在眾議院進行投票,以同意提高借款限額兩年
yahoo!finance
Bank of England hikes UK interest rates to 5% to combat sticky inflation

雅虎!財經
英國英格蘭銀行將英國利率上調至5%,以應對持續高企的通脹問題。
盈再表便宜價設在本益比12倍是有根據的:


美日歐股與GDP - 頁 2 SQv3R1r
利率影響股市本益比,
可是利率無法預測,
無法預知1982年利率會飆升得那麼高

謝謝dicnas桑提供本益比圖來源

美日歐股與GDP - 頁 3 S4aIOlI
美日歐股與GDP - 頁 3 L1cvKhE
美日歐股與GDP - 頁 3 MPCwGKA

若非按照盈再表和GDP理論,
而是看報紙的消息面來投資,
大概常常會下不了手,
因為世道總是不太平。

才經歷美債殖利率跳升的打擊,
昨天又爆發以巴戰爭,
令人猝不及防。
預估美國經濟年底前陷衰退 葛洛斯點出兩原因

鉅亨網編譯林薏禎2023/10/24 08:38
葛洛斯周一 (23 日) 在社群平台 X 發文稱:「區域性銀行的慘況,加上車貸拖欠率在近期攀至歷史高點,反映美國經濟明顯反緩,第四季將步入衰退。」

葛洛斯援引惠譽數據稱,汽車貸款拖欠率上升,是經濟痛苦即將到來的一大警訊。根據彭博上周五 (20 日) 報導,拖欠超過 60 天的次級車貸比率在 9 月達到 6.1%,是 1994 年有紀錄以來最高。
談到投資策略,葛洛斯表示,他正在「認真考慮」投入今年跌勢慘重的地區性銀行股,即 SPDR 標普區域銀行 ETF(KRE-US),這檔 ETF 今年至今累計已跌逾 30%。

隨著經濟放緩促使投資人重新調整對聯準會 (Fed) 何時降息的預期,葛洛斯預估美國 2 年期和 10 年期公債利差將在年底前轉正。兩者周一的的利差僅差不到 30 個基點。


瑞銀預計,隨著美國陷入衰退,聯準會將在 2024 年降息多達 275 個基點,幾乎是市場共識的 4 倍。

瑞銀在周一 (13 日) 發布的 2024-2026 年美國經濟展望中表示,雖然美國經濟在 2023 年將保持韌性,但許多相同的阻力和風險仍然存在。同時該行經濟學家表示,「在 2023 年克服這些障礙的支持力道將在 2024 年繼續減弱。」

瑞銀預計,通貨緊縮和失業率上升將削弱 2024 年的經濟產出,導致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降息,「一開始是為了防止名目基金利率隨著通膨下降而變得越來越嚴格,然後會在當年稍後用以遏制經濟疲軟。」

2022 年 3 月至 2023 年 7 月期間,FOMC 連續 11 次升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 0.25-0.5% 的區間上調至 5.25-5.5%。

之後,聯準會一直維持利率不變,促使市場得出利率已經見頂的結論,並開始猜測未來降息的時間和規模。

然而,聯準會主席鮑爾上周表示,他對 FOMC 已採取足夠措施使通膨持續回到 2% 的目標「沒有信心」。

瑞銀指出,即使經歷了 1980 年代以來最激進的升息周期,但截至第 3 季末的一年,實質 GDP 成長了 2.9%。然而,自 9 月 FOMC 會議以來,殖利率上升,股市承壓。該行認為,這再次引發人們對經濟成長的擔憂,也代表經濟「尚未走出困境」。

瑞銀強調:「經濟擴張面臨利率上升帶來的越來越大壓力。信貸和貸款標準似乎正在收緊,而不僅僅是簡單的重新定價。隨著時間演進,勞動市場收入已經被向下修正。」「根據估計,在財政刺激推動下,經濟支出相對於收入似乎有所上升,並透過過剩儲蓄維持在這個水平。」

該行估計,2023 年財政刺激對經濟成長的上行壓力將於明年消退,而家庭儲蓄將「降低」,資產負債表將不再那麼穩健。

瑞銀表示,「此外,我們懷疑 FOMC 是否能夠在經濟不大幅放緩的情況下恢復物價穩定。由於其中許多風險尚未實現,因此雖然 2023 年的經濟表現優異,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就此消退。」

瑞銀指出,「私營部門似乎不太容易受到 FOMC 明年升息的影響。展望未來,預計 2024 年經濟成長將大幅放緩,失業率將上升,聯邦基金利率將大幅下降,全年目標範圍在 2.50% 至 2.75% 之間。」

瑞銀預計明年年中經濟將收縮 0.5 個百分點,2024 年 GDP 年增率降至僅 0.3%,年底失業率將升至近 5%。

該銀行經濟學家表示,「隨著通貨緊縮趨勢增強,預計明年的貨幣政策寬鬆將推動 2025 年的復甦,將 GDP 增速推回到 2.5% 左右,並將 2025 年初的失業率高峰限制在 5.2%。預測 2026 年成長將放緩,部分原因是預期的財政整頓。」
今晚銀行股大漲


美國勞工部周二 (14 日) 公布數據顯示, 10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 3.2%,低於市場預期的 3.3%,遠低於前值的 3.7%;扣除食品和能源成本的核心 CPI 年增 4.0%,低於市場預期與前值的 4.1%。

美日歐股與GDP - 頁 3 NvOSbbY
小銀行大漲,這一波反彈老葛跟小艾同學看得最準

「葛洛斯表示,他正在「認真考慮」投入今年跌勢慘重的地區性銀行股」~2023/10/24

艾克曼「我們平倉了我們的債券空頭倉位。」~2023/10/23
圖或表?
得出什麼結論?
峰度 kurtosis
S&P500扣掉科技股跌回1999年低點

美日歐股與GDP - 頁 4 QUgLXrd
log不能做出預測

這一波高點會漲到幾點?
我正在看。
有時候會看得出來,有時候看不出來。
以往在高點出現之後的三五天之內看出來。
巴菲特年輕的時候在做代操,
有一陣子科技股大漲客戶要求祂去追,
祂斷然拒絕,因為祂雖然未買科技股但績效仍然很好,
一氣之下就把代操業務收掉轉去買波克夏。

去年有同學跟我抱怨為何不去追AI股,
當時的感覺是我也難逃當年巴菲特受到的困擾,
我們很少碰科技股,可是績效一再創新高。
所以看到S&P500扣掉科技股跌回1999年低點我很驚訝,
不敢置信巴菲特方法這麼優秀。

科技股一枝獨秀的情況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
90年代中葉網路方興CSCO飆漲數倍
如同今日之NVDA等AI股。
每個時代都有飆股,
巴菲特都沒去追,
最終成為首富的是巴菲特,
而非追飆股的散戶。

很遺憾即便平常耳提面命,講稿也寫得很清楚,
買不會變的公司且股價要夠便宜,
可是只要股票飆漲上來同學就一下子破功。
道瓊盤前大跌400點,-1%


美國商務部周四 (26 日) 公布最新數據顯示,美國第今年一季 (1 至 3 月) 國內生產毛額 (GDP) 初值成長 1.6%,遠低前值 3.4%,也不及經濟學家預期的 2.5%。
與此同時,美國第一季通膨數據個人支出物價 (PCE) 指數季增年率初值報 3.4%,遠超去年同期增幅為 1.8%;不含食品和能源的核心 PCE 物價指數初值成長 3.7%,高於市場預期為 3.4%,較前值 2.0% 顯著成長。另外美國第一季實質個人消費支出季增年率初值報 2.5%,低於預期的 2.8% 與前值 3.3%。


發表意見


Name


廣告
K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