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是 ERP 相關的開發人員,個人認為:"規格講清楚" 這件事,本身就很含糊。
需求單位需要仔細思考自身的商業規格 => 架構師要"翻譯"成程式開發人員能理解的技術規格 => 程式開發人員還要根據自身經驗寫出易維護、執行效率高的程式。
就算 AI 想要取代程式開發人員,正如各位先進說的:概念驗證或雛形,還可以透過 AI 來快速產生。但要寫出大型且高效率的程式,AI 還是很難取代一般開發人員。但要 AI 協助資深開發人員,還是有一些效果的。
 
再講一個笑話:乙方程式開發完畢,要交付甲方時。甲方要求文件或程式碼的註解要"寫清楚"。我一貫的回答是:"清楚"的定義是啥?有經驗的人看初學者的程式?初學者互看程式碼?有經驗但不同思維的人互看程式碼?怎樣的註解/文件才是雙方都能接受的"清楚"??
甚至自己看半年前自己寫的程式碼,都會懷疑自己當時是怎麼想的。
 
另外,光是相同規格,資深跟資淺寫出來的執行效率,至少可以差到5倍以上,甚至自己有看過差異50倍到100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