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仔細研讀了VRSK還有美國運輸局所發表的行車路況安全報告,我發現討論TSLA電動車產品有一些資訊性的障礙。
一般要求美國國內銷售內燃機汽車製造商的安全報告標準並沒用加諸於TSLA上,導致TSLA報告的電動車安全報告有不可忽視的隱患。TSLA對於車禍的定義是:導致安全氣囊啟動的車體碰撞。運輸局的定義是:任何造成財產損壞或人員傷亡的車體碰撞。這個安全報告定義非常重要,因為其他的安全係數是以車禍數量為基準計算評量的。基於標準不同,無法評量TSLA的實際安全性。我懷疑TSLA藉由改變車禍定義來故意降低車禍發生率,連帶的FSD的安全性也無法評量。直到TSLA可以以相同標準與定義發佈安全數據前,我認為無法完整判斷TSLA電動車作為公司護城河的能力。
大家腦中想像的機器人可能是Boston Dynamics那樣的人型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普及我猜可能還要二三十年吧。機器人的定義可以有很多種,最廣泛的定義是可以代人完全執行指定功能的機器。現在我家已經是機器人一堆了:掃地機,拖地機,全自動咖啡機,洗碗烘碗機,全自動空調(空調會依據氣象報告還有社區使用電量而改變冷暖器功能、除溼功能與啟用時間)。鄰居家還有GPS割草機,植物澆水機。更不用說在職場上有許多已自動化的機器幫助人增進工作效率。機器人是美妙的夢想,雖然形狀不同,但是我覺得現在早已進入自動機器的時代了。
這是我最近在美國旅遊途中,看見一家超市的機器人。這個機器人與電子貨架連線,可以清點賣場裡的商品庫存。
是新創公司,公司還沒上市。
